网站首页 > 服饰 > 纤维板

纤维板

和检验等工序制成的板材,是人造板主导产品之一。按密度的不同分为硬质纤维板、高密度纤维板、中密度纤维板和软质纤维板.其性质与原料种类、制造工艺的不同有很大差异。硬质纤维板的密度为0.8克/立方厘米以上,常为一面光。中密度纤维板的密度为0.45—0.88克/立方厘米,广泛用于建筑和家具生产等行业,亦可用作包装材料。软质纤维板的密度在0.4克/立方厘米以下。是一种具有良好吸音和隔热性能,主要用于高级建筑(如剧院等)的吸音结构。生产方法有湿法、干法和半干法三种,目前以干法为主。纤维板的主要性能检测项目: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吸水厚度膨胀率、甲醛释放量等。

纤维板行业发展情况

  伴随着中国人造板工业的迅速发展,作为构成人造板三大板种之一的纤维板,无论是在生产方面或是在出口贸易方面,提高幅度尤其惊人。尤其是随着板式家具的兴起与高速发展,中国中密度纤维板产业的市场需求空间也在不断地增大,随着国内外对纤维板和刨花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和国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人造板业发展,为纤维板和刨花板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2005年1-12月,中国纤维板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1,378,864,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9.58%;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0,730,91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2.62%;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696,451,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88%。
  2006年1-12月,中国纤维板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8,446,21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42%;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7,289,802,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62%;实现累计利润总额2,153,313,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4.79%;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94,857,000元,比上年同期降低了22.68%。
  2007年1-11月,中国纤维板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5,323,46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98%;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4,153,11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2.79%;实现累计利润总额3,250,12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5.37%。
  随着中国纤维板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纤维板原料市场供应紧张,同时中国纤维板行业还面临其它人造板的竞争以及行业某些产品本身的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纤维板的发展。所以中国纤维板行业应加快原料林基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加强行业自律。
  中国家具、木地板、房地产、建筑装修行业发展迅速,为纤维板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纤维板的需求量稳定上升,预计2010年中国纤维板的需求量将达到2600万立方米。

视频教学

  • 纤维纺纱织造染整如何影响一块面料的外观质地

    查看详情2016-09-18

  • 《纺织的科技奥秘——纺织专业导论》东华大学公开课

    查看详情2016-09-17

  • 纺织公开课 第17课 织物的纹织组织穿综 (二)

    查看详情2012-09-16

  • 纺织公开课 第16课 织物的纹织组织穿综 (一)

    查看详情2012-08-20

  • 纺织公开课 第15课 纺织品的变化斜纹组织结构(一)

    查看详情2012-07-17

  • 纺织公开课 第14课 纺织品的变化组织

    查看详情2012-07-16

  • 纺织公开课 第13课 纺织品的纹织结构

    查看详情2012-06-20

  • 纺织公开课 第12课 纺织经向的准备

    查看详情2012-06-19

  • 纺织公开课 第11课 纺织经向的准备 (二)

    查看详情2012-05-06

  • 纺织公开课 第10课 纺织经向的准备 (一)

    查看详情2012-04-23

免责声明:
本频道收录之纺织相关知识,来源于己公布的专业书刊杂志及相关互联网网站。本频道为公共服务性栏目,收录相关文章仅为传播行业知识,普及科学技术,不用做盈利,也无意侵犯相关单位之版权。
感谢如下单位为本频道的内容搜集提供了信息来源,特此致敬!
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中国纺织网、江浙纺织社区、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中国化纤网、中国化纤经济信息网、中国纺织工业检测中心

纺织通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纱师弟微信

新闻热线

0512-63506703

商务合作

0512-63082910

纺织通英文APP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