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厂一线 > 纺织印染加工抗起毛起球解决方案

纺织印染加工抗起毛起球解决方案

▊1 测试方法


在使用过程中,纺织品不可避免地要反复经受摩擦,很多织物中的纤维两端会露出表面,形成茸毛,当这些茸毛不能很快脱落而继续经受摩擦时,就会形成颗粒状,呈现“起球”,从而使织物的外观受损,因此备受消费者关注。


为了规范对纺织品抗起毛起球性能的评价,国内外相关机构制定了纺织品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测试方法标准,常用方法标准编号、使用仪器类型、测试原理及各类方法的特点见表1。



以上方法评定结果都分1 ~ 5级,1级最差,5级最好。
由表1可知,不同方法的测试条件存在差异,所测得的结果也不可等同。目前,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可根据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来选择:如连衣裙、单夹服装、针织T恤衫、针织学生服等用GB/T 4802.1;床上用品类用GB/T 4802.2;针织羊毛衫类用GB/T 4802.3。如果是出口产品,检测机构会根据产品输出国的标准来确定测试方法:如出口美国的用ASTM D3512;出口英国的用BS 5811等等。因此如有特殊要求时,企业在送检时尽量填写清楚所用的测试方法,以免发生误会。

2 影响织物起毛球程度的因素

影响织物起毛球程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生产时所用的原料、纺织工艺、染整加工、服用条件等方面来分析。
2.1 纤维性能
1) 纤维长度
一般长纤织成的织物起球程度轻于短纤维织成的织物,因为单位长度内纤维头段数少,露出纱线和织物表面的纤维端也较少。另外,长纤维间的抱合力较大,纤维不易滑出到纱线和织物的表面。
2)纤维细度
粗纤维较细纤维不易起球,粗纤维纺成的纱,单位面积内纤维根数少,露出纱和织物表面的纤维端较少;纤维越粗,越刚硬,竖起在织物表面的纤维不易缠结成球。
3)纤维卷曲度
纤维的卷曲多,纤维间抱合力大,摩擦增加,纤维不易游离到织物表面,也就不易起球。
4)纤维的截面形状
纤维截面形状接近圆形的,纤维间抱合力小,较纤维截面形状接近三角形、多边形等异形纤维容易起球。
5)纤维强度及纤维弹性
强度高、弹性好的纤维较强度低、弹性差的纤维抗起球性能差,因为其摩擦时不易磨断脱落,一旦起毛后,容易缠结成球。所以涤纶短纤的起球非常严重,而且涤纶纤维一经摩擦,易产生静电,很容易吸附外来粒子,更加重了起球程度。

2.2 纺纱及织造加工
1)纺纱工艺
纺线过程中,要经过多道工序,而各工序都或多或少会使纱线受到摩擦而产生毛羽。
2)纱线混纺比例
涤混纺织物中,涤纶含量越高,起球越严重。
3)纱线捻度
捻度大的纱线纤维间束缚紧密,突出的纤维更少,降低了纤维的可移性,织物起球程度低。
4)络筒
络筒是纱线产生毛羽的主要工序,因附有毛羽的细管纱,经过在络筒工序时,高速退绕,造成细纱自身摩擦,增加毛羽量。
5)织造类型
由于暴露的纱线表面积大,针织物比机织物容易起球;组织结构紧密的比组织疏松的不易起毛起球,细针距针织物比粗针距针织物不易起毛起球;纬平针织物比罗纹针织物起毛起球现象轻;布面比较平整、光滑的织物比布面凹凸不平的织物不易起毛起球,平纹织物比斜纹织物不易起球。

2.3 染整加工
染整加工时,所用设备型号、加工方式及整理过程中加入的助剂对织物起毛球程度都有一定影响。如对烧毛条件的控制,丝光、连续漂白对织物的湿摩擦力和机械拉伸力,是否加入抗起毛起球助剂,染色浴比、时间等参数,都会影响纤维的起毛起球程度。

2.4 服用条件
1)穿着时的搭配,易起毛球的衣服内、外层宜搭配光滑服装,以减少摩擦。
2)洗涤条件和干燥方式要尽量按照服装上洗涤标签的要求,切不可统统丢进洗衣机里一洗了事,因为在洗衣机的强力作用下,摩擦加剧,加重起毛起球。

3 纺织品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改善方法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何改善纺织品抗起毛起球性能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纤维生产、纺纱、编织等生产过程采取综合措施解决。
3.1合理配棉
在配棉时要综合考虑纤维的细度、长度、卷曲度等各项因素,合理掌握配棉比例。

3.2改良纺纱工艺
1)棉纱可用赛络纺(Sirospun),主要在细纱机上作改良,牵伸系统与传统细纱机不同,在输出罗拉后多加一套令纤维汇集的装置,使有效地让经过了两次牵伸的粗纱棉条,在进入加捻区前汇聚,利用一股气流把条子从罗拉牵伸系统的夹持点拉出,集合在一个多孔的表面上,因吸力作用下条子被压缩,缩小钳口处粗纱宽度,大幅降低纺纱三角的高度,棉纱加捻效果增加,棉纤维抱合更加有序,更加紧密,令棉纱毛羽数量大幅下降。
2)纯毛或毛混纺纱可用索罗纺纱(Solospun),又名缆型纺纱,这是由国际羊毛局推出的新技术,是在前罗拉下加装一个表面有许多沟槽的分割罗拉,其作用是利用沟槽将前钳口下输出的扁平须条分割成许多窄条,这些纤维窄条由于捻度传递而围绕自身捻心回转,带有小量捻度,再随着纱线卷绕运动向下移动,再被汇聚加捻后,形成类似多股纱条捻成的缆绳纱,故又有将其称为缆型纺纱。与仅由两根弱捻须条加捻而成的赛络纱相比,这种由多根弱捻须条加捻而成的纱,具有更高的强力、更好的耐磨性和更少的毛羽。
3)纺纱时选用硬度高的钢领,硬度低的钢领易被钢丝圈磨成沟痕,令张力不稳定,增加毛羽的产生。另外,可稍增加纱线捻度,如增加8%~15%,但捻度增加后手感较硬,编织时可能要加装解扭器。络筒可选用德国C338或意大利奥立安自动络筒机,其精密卷绕系统,可防止纱线重绕,减少退绕时的不适当摩擦而产生毛羽。

3.3 改善织物整理工艺
1)整理时使用助剂。在漂白处理过程中加入抗起毛起球剂,染色过程中加入柔软剂,以减少纱线之间、织物与染色机之间的湿摩擦力,同时可以控制纤维从纱线内漏出尾端,从而降低起毛起球的几率。或者利用树脂类助剂或化学粘合剂,经过轧压,使毛羽紧紧粘贴于织物表面,达到降低起毛起球的目的。
2)纤维素纤维织物(棉、粘胶、麻、天丝等)可使用生物抛光技术。一种用纤维素酶改善棉织物表面的整理工艺,用酶将纤维末端弱化,然后用机械作用力去除从纱线表面伸出的细微纤维,这些细微纤维被去除了就不会起
毛起球,色泽也变得更光亮。
3)涤纶织物,在烧毛工序采用一正一反,使用弱火,以免引起过烧。精练工序时将油去干净,否则油脂在服用时容易吸附小颗粒、小花毛。同时在精练过程中加入烧碱,由于涤纶织物不耐强碱,能对涤纶织物能起到碱减量的作用,使涤纶织物表面产生剥皮效果,提高抗起毛起球效果。

4 结语

总之,产生毛羽的重要原因是受到摩擦,为了减少摩擦的可能性,可以从各道工序去改进。比如在精梳之前的工序,对棉花或棉条进行充分的梳理,减少棉花或棉条中的杂质和棉结;在络筒工序中,注意糟筒和日常维护和保养等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也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各生产商都竭尽心思,在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方面下功夫,产品一旦容易起球,档次就会大打折扣,只要生产商在生产时结合产品自身的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是能找到有效措施,解决各产品起毛起球的问题,提高产品档次。
现在抗起球解决方案已经在市场上已经得到应许了。抗起球在国外可以达到4级,在国内一般可以达到1-2级,已经是相当不错的造诣了。



1 羊毛 羊绒抗起球可机洗整理的必要性
毛织物的毡缩和起毛起球是影响其服用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起毛起球和毡缩严重影响穿着的美观且护理困难,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有关部门已经将抗起毛起球作为评价产品的强制执行指标之一。(达到3级)

国内外毛织物机可洗的技术有氯化或氧化、树脂加工、酶处理,经整理后的产品,能满足日常机洗。上述技术虽然在防缩上达到了满意的结果,但抗起球性还不理想,所以使毛织物在具体防缩功能的同时,赋予抗起球性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采用日本专利技术产品和系列助剂根据原料、织物结构的不同给出了一套具体的解决方案,已在企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该技术通过高分子物与蛋白酶的等其他助剂的协同作用,同时赋予毛织物抗起球性和防缩性,且使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润滑、丰厚手感、保护毛产品的优良特性。该技术所用助剂符合国内外安全法和环保要求,该工艺条件温和,流程短,高效,整理后织物手感好。

2 原理
起毛起球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毛羽的产生和纠缠形成了球,所以能减少毛羽和阻止毛羽产生纠缠的物理化学方法,都可以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

蛋白酶作用于蛋白质或多肽,催化肽键水解可用于抗起球防缩处理,但是蛋白质单独对羊毛进行处理效果并不好,鳞片表皮及角质层中含有的类脂物和许多胱氨酸二硫键等的特殊结构能够阻碍蛋白酶大分子的进攻,所以把化学法和酶处理结合起来,化学法对鳞片进行部分剥离露出空隙使蛋白酶易于进入,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反应物,使鳞片角质层均匀降解,起到抗起球防缩作用。

羊毛、羊绒纤维为蛋白质纤维,表面覆盖着致密的鳞片,鳞片在穿着和洗涤当中,易受机器里作用,被勾出,形成毛羽,相互纠缠在一块,发生起毛起球。另外,织物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损伤形成毛羽,易造成织物起毛起球。本工艺的核心使用高聚物,与羊毛纤维鳞片层中胱氨酸含量高的疏水部分变为亲水性、鳞片层变的疏松,利于蛋白酶进去蛋白酶在合适的位置嵌入,降解蛋白质,增加蛋白质的可溶性,改善毛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最后再用树脂类的抗起毛起球增效剂在纤维表面形成一种柔软、弹性的膜,组织纤维滑移,防止毛羽形成和纤维纠缠,减少毛球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

3 织物抗起球且可机洗加工工艺教程
成衣加工为主:先染色后抗起球加工。考虑:品质、组份、针密、客户要求、评判标准、手感要求、设备、织物本身抗起球等,我们开发出几条工艺路线,在大生产中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a 抗起毛起球整理——增效整理——柔软;
抗起球可提高2级,且可机洗,使用于纯绒纯毛织物,抗起球要达到4级
工艺流程:成衣洗缩——抗起毛起球整理——烘干——增效——柔软——烘干

b 抗起球整理——柔软
抗起球性一般可提高1-1.5级,且可机洗,适用于羊毛、羊绒比例大于50%,抗起球要求3-3.5级的织物

c 增效整理柔软
抗起球性可提高0.5级,适用于羊毛、羊绒比例小于30%,抗起球要求达到3级的织物;抗起球性提高0.5级的织物

4 抗起球加工工艺
a 抗起毛起球整理
抗起球剂 3-10 %(o.w.f)
PH调节剂 1-2L
复合蛋白酶 0.1-0.3(o.w.f)
浴比 1:20-30
PH 8.0-8.3
摄氏 50度—30分钟

b 中和
(30%)双氧水 :1-3ml/l
摄氏50度—10分钟

c增效整理
抗起球增效剂 3%-7%
浴比: 1:20~30
摄氏40度—25分钟

d 柔软
有机硅柔软剂2-3%
PH 5-6
摄氏40度—5分钟

5 助剂介绍
抗起毛起球剂 高聚物,无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水,比重为1.05,其水溶液呈弱碱性,性能符合国内外环保法和劳动安全法德规定

抗起毛增效剂 水性丙烯酸酯共聚胶乳,环保,不含甲醛和AOX,低温交联性好,交联温度摄氏60-80度,与传统的需要温焙烘树脂比,省时、节能,避免高温对织物的损伤和手感发硬。手感好,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抗起毛起球剂使用,单独使用可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0.5-1级

PH调节剂 弱碱性,调节和稳定工作液的PH值

视频教学

  • 纤维纺纱织造染整如何影响一块面料的外观质地

    查看详情2016-09-18

  • 《纺织的科技奥秘——纺织专业导论》东华大学公开课

    查看详情2016-09-17

  • 纺织公开课 第17课 织物的纹织组织穿综 (二)

    查看详情2012-09-16

  • 纺织公开课 第16课 织物的纹织组织穿综 (一)

    查看详情2012-08-20

  • 纺织公开课 第15课 纺织品的变化斜纹组织结构(一)

    查看详情2012-07-17

  • 纺织公开课 第14课 纺织品的变化组织

    查看详情2012-07-16

  • 纺织公开课 第13课 纺织品的纹织结构

    查看详情2012-06-20

  • 纺织公开课 第12课 纺织经向的准备

    查看详情2012-06-19

  • 纺织公开课 第11课 纺织经向的准备 (二)

    查看详情2012-05-06

  • 纺织公开课 第10课 纺织经向的准备 (一)

    查看详情2012-04-23

免责声明:
本频道收录之纺织相关知识,来源于己公布的专业书刊杂志及相关互联网网站。本频道为公共服务性栏目,收录相关文章仅为传播行业知识,普及科学技术,不用做盈利,也无意侵犯相关单位之版权。
感谢如下单位为本频道的内容搜集提供了信息来源,特此致敬!
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中国纺织网、江浙纺织社区、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中国化纤网、中国化纤经济信息网、中国纺织工业检测中心

纺织通APP

绸都网微信

布工厂微信

纱师弟微信

新闻热线

0512-63506703

商务合作

0512-63082910

纺织通英文APP

推广热线

0512-63599692

传真

0512-63506703

苏州绸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4-202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323 网站备案号:苏B2-20090135

苏公网安备:32050902100442号| 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软件企业